2022年12月
今年较早前,保险业监管局(「保监局」)公布了其首份保险认知研究,以评估香港的保险认知水平。香港的「保险认知」为何?现让我们在今期的保单持有人专栏中,总结一下有关研究结果。
然而,在我们这样做之前,我们需要询问……
什么是保险认知?
根据该研究,是:
「保险认知指在作出明智的保险决策时所具备的知识和 技能、态度及行为。」
实质上,保监局的研究向香港 18 区约 1000 名人士提出 了一系列有关保险的问题,以评估香港的保险认知普遍 水平。结果着重于定义中包含的每个类别(即「知识和 技能」、「态度」和「行为」)——以及所有三个类别的总体保险认知水平。
我们为什么要关心保险认知?如果你英年早逝,人寿保险可确保你的家人和受养人得到照顾,从而让你安枕无忧。兼具储蓄和投资元素的人寿保险产品,更能防范储蓄 耗尽的风险,让你安享晚年。
至于非人寿保险,试想想:如果没有保险来管理风险,就无法建造建筑物、无法让汽车在路上行驶、无法让船只出海、无法让飞机飞行、 无法发射卫星。
故此,保险实为十分重要。它支撑社会发展、支持企 业、促进经济增长、造就创新,是进步的引擎。因此, 一个社会在保险保障范围方面越广泛(即购买保险的人越多),社会就会变得越健康。正因如此,人们不仅需要购买保险,而且还要在他们购买保险时,作出明智的决定,这一点至关重要。这就是保险认知很重要的原因。
那么,现在让我们来看看香港的保险认知如何。
香港在有关保险的「知识和技能」方面表现如何?
有关保险的「知识和技能」是保险认知中的重要组成部 分。「知识」是指一个人对保险原理、术语、产品特 点、保单持有人的权利和责任的理解。「技能」是指一个人在作出保险决策时应用该知识的能力。
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研究发现总体保险认知水平为「中等」,得分为 55%1 。
总括而言,受访者了解保单持有人的权利(例如 67%的 受访者知道在「冷静期」期间取消人寿保险的权利), 并且对保险原则有大致的了解(65%的受访者知悉保险在减轻低频率但高严重性事故带来的风险方面的价 值)。相较而言,对风险和保障需求的认识则有限(例 如,只有 24%的人知道租户需要家居保险),得分因此被抵销。此外,只有 39%的受访者能够区分保险代理人和保险经纪(对此主题有感兴趣的人士,请参见第二期的《监管通讯》中介绍两者的区别[连结])。
「态度」又如何呢?
在保险认知方面,「态度」指的是一个人对保险的好感度、信任度和信心度,以及其价值的感知程度。
同样地,「态度」的总体得分为 54%,处于中等水平。 有关得分因 76%的受访者认为保险是一种工具,可以针对意外和疾病等不可预见事件的不利财务后果提供保护 而得以提高,而 59%的受访者认为保险对每个人都很重 要。这项分数中亦显示 58%的受访者相信保险中介人的保险建议(尽管只有52%的人认为保险公司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拉低得分的是大多数受访者(60%)感受到他们在购买保险时受到过多选择的影响,这使得他们难以选择最佳的保单。
在「行为」方面呢?
「行为」在保险认知而言,在于一个人如何购买保险, 他们在购买保险后的行为,以及这对他们财务状况的影响程度(例如,他们会否比较保险产品、寻求建议、他 们是否愿意在购买保险时投入时间、他们是否会拖延作出购买决定、一旦购买后,他们会否在续保时,坚持目前的选择还是会货比三家,以及他们会否拖延提出索赔)。
在「行为」方面,总分较低,为 48%,这意味着「认知偏弱」。为什么会这样?
有趣的是,得分被两项重要因素拉低了。首先,受访者通常依赖家人或朋友提供有关保险保障范围的建议和经验(72%的受访者认为这是最值得信赖的资料来源)。 其次,几乎一半持有保单的受访者承认他们的保险决定,受到诸如免费电影戏票和保险公司提供的医疗保健服务等促销活动所影响。
在此,我们看到了人类行为心理学的三个重要原则正在产生作用,根据罗伯特·席尔迪尼博士(Dr. Robert Cialdini)在其着作《影响力:让人乖乖听话的说服术》 (Influence: The Psychology of Persuasion)2 中的解释,世界各地的销售业务常规已作为「影响力武器」而被加以利用。
影响力武器
「社会认同」
「社会认同」的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人类通常会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来验证自己的行为方式。因此(如研究所示)我们购买的保险, 往往会受到朋友和家人购买的保险所影响(即使能满足他人需求的保险产品,不一定能满足我们自己的需求)。
「互惠」
另一个心理学原理是「互惠」,当某人为我们做某事时,我们天生就会觉得我们有义务要回报那人。因此,一些公司会以免费电影戏票的形式赠送免费礼物,试图让我们觉得有义务购买该公司的产品,从而产生心理上的互惠感。
「稀缺」
有时间限制的促销活动,也是尝试 利用「稀缺」的心理学原理,即当机会似乎有时限,对我们来说就似乎更有价值。如今,「稀缺」的心理学原则被称为 FOMO——错失恐惧症。
我们可以在「行为」方面提高保险认知的方法之一,就是了解「社会认同」、「互惠」和「稀缺」的心理学原则会如何影响我们身为作为消费者的思维方式。这些心理行为实际上是我们大脑作决定的捷径,但这方式可能并不适合我们。仅仅因为朋友购买了某项保险,并不意味着该保险适合我的需要。仅仅因为保险公司给了我一张电影戏票,并不意味着即使该保险产品不适合我,我也要购买。透过意识到我们的想法,我们就能知道,我们可以忽略这些影响,并为了我们自己的利益而理性地行事。我们在购买保险时,应该做好功课,投放时间在购买保险上,以确定哪些产品符合我们的需要,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听取专业人士的正确建议,而不是被免费赠品或限时促销活动所左右。
其他拖低「行为」分数的调查结果,是在购买或续保之前犹豫不决,不肯定应否购买,以及缺乏研究(例如比较不同的产品)。此外,只有 32%持有保单的受访者在购买保险前有阅读过当中的条款及细则(只有 15%持有非人寿保单的受访者在续保时有查看条款及细则)。透过提高人们对这些调查的认识,我们希望这研究能够促进对抗这些不良消费者行为,并鼓励人们投放一些时间和努力来选购保险、比较产品,以及不要拖延。
还有哪些其他有趣的研究结果?在接受调查的人中,90%之前购买过保险(即他们是保单持有人),10%没有购买过(非保单持有人)。非保单持有人的整体保险认知得分为 30%,远低于保单持有人的 55%,非保单持有人对保险业的信任度较低。这是保险业(和监管机构)必须努力的领域,以使在整个社会实现更高水平的保险普及化。
就接受调查人士的年龄而言,调查人群也存在差异。18 至 24 岁年龄层的受访者得分最低,仅为 42%。这显示有需要让年轻人掌握为自己进行财务规划的技能,因为这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生活技能。
所以,整体保险认知得分是……?
整体而言,香港的保险认知水平得分为 52%,属于「中等」水平。
不错,但你可以做得更好(正如母亲过去常常说的), 是的,研究确实表明,有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才能达至更高水平的保险广泛程度,并实现保险为社会带来的显着好处。
在哪里可以找到更多资讯?
你可以在我们的网站上找到构成该研究的完整报告,以及研究简要。
如果你对该项研究有任何问题或意见,请通过 [email protected] 联络我们。
最后,你知道吗……
说到保险认知,世界文学中一些最伟大的作家,都与保险有关。
法兰兹·卡夫卡(Franz Kafka)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在保险行业工作了 22 年。据说他的着作 《审判》(The Trial)和《城堡》(The Castle)就是从这段经历中得到启发的。
美国作家约翰·基斯咸(John Grisham)的经典小说《造 雨人》(The Rainmaker)(也是 1997 年的电影),以一场针对一家保险公司的诉讼为背景,激励了一代学生成为律师(包括本文作者!)。
二战时期的英国首相温斯顿·邱吉尔也是一位多产的作家,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据说邱吉尔对所有事物都有名言语录。是的,甚至连保险也有一段:
「如果我办得到,我一定要把保险这个字写在家家户户的门上、以及每一位公务员 的手册上。因为我深信:通过保险,每个家庭只要付出微不足道的代价,就可免遭万劫不复的灾难。」
邱吉尔确实看到了保险普及化度的价值……正如保监局看到的一样。
备注:
1 分数高于 70%代表「高度认知」,50%至 70%之间代表「中等认知」,低于 50%代表「认知偏弱」。
2 Cialdini, Robert B.: Influence – The Psychology of Persuasion – Harper Collins 2 June 2009